今年五月中旬,北京初夏的陽光格外明媚,在全球范圍內備受關注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這里順利召開,來自一百多個國家的千余名貴賓紛紛與會。至此,“一帶一路”也成為了本月的最新熱詞火遍了整個大江南北。
“一帶一路”作為中國與多國自在基礎建設上的世紀性合作,勢必將會給各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而制造行業作為國國民經濟的主體,也順勢在此次會議中,得到了諸多資本的青睞。
眾所周知,因為某些歷史原因,我國的制造業起步相對較晚,可在改革開放后,因為資源優勢和人口優勢,我國的制造業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可在近些年,我國的制造行業卻漸漸在國際環境中感受到了一股無形的壓力,而似乎只有利用技術升級和產業轉型才能在新的市場環境中獲得立足之地。
制造業在近期面對的這股轉型壓力,使得眾多制造企業紛紛將發展的目光聚集于“智能制造”之上。智能制造范圍比較廣,設計的行業也比較多,可是智能產品的研發都是其核心。我國傳統的制造業都以機械化為主,研發的基金和人才力量上都顯得力不從心,很多想要加快轉型的企業在研發之路上也是踽踽獨行。
“一帶一路”的建設尚需諸多國家“共商共建共營”,制造企業的技術轉型何不也嘗試一下合力創新?現如今,傳統機械化產品的銷路越來越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才是制造設備拓寬商路的“秘密武器”,只有實現機械產品的功能升級,使得原本的機械化產品向自動化智能化靠近,才能在現如今的國際市場上提高產品的絕對競爭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發展力,技術革新才能延長制造設備的生命力。可是單指難立,孤掌難鳴,走上“一帶一路”,我們制造企業不應踽踽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