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08年赫爾伯特·梅里克發明了機械式皮帶秤,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電子皮帶秤出現,再到現在,稱量不準確、長期穩定性差一直限制著皮帶秤的應用與發展。最新型皮帶秤——陣列式電子皮帶秤的出現解決了這一難題。
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的電子皮帶秤技術也到了快速發展期。但在陣列式電子皮帶秤出現以前,電子皮帶秤的靜態精度可以達到0.5%的準確等級,但動態使用精度卻難以保持較高水平。無論是靜態精度還是使用過程中的不穩定,都難以滿足所需精確度日益增高的要求。電子皮帶秤因這一點不能夠得到廣泛使用。
陣列式電子皮帶秤的出現使電子皮帶秤的精度可以達到0.2%,且動態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也得到發展。陣列式電子皮帶秤由多個單點懸浮式稱重單元組成,每一單元由一個稱重傳感器和兩組托輥構成。利用“內力理論”和“張力補償理論”將皮帶張力引起的誤差消除,提高稱量精度。而且陣列式電子皮帶秤對秤架剛度的要求降低,皮帶秤的重量也隨之下降;陣列式電子皮帶秤的制造、安裝要求也較傳統電子皮帶秤低;陣列式電子皮帶秤由于其秤架特點可以免維護。陣列式電子皮帶秤的具體信息可以參考產品介紹。
陣列式電子皮帶秤,最新型電子皮帶秤。它的出現是電子皮帶秤行業尋求發展、創新的結果,是對皮帶秤行業高精度稱量的補充。皮帶秤行業一直在發展,也需要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