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這一概念的大熱,互聯網安全問題也逐漸出現于人們的視野。我們知道,對于互聯網的安全軟件來說,工業系統安全完全是一盲點,而與眾多工業行業的息息相關的稱重行業更是被人拋在腦后不被重視。去年圣誕節,烏克蘭的國家電網系統遭到黑客攻擊而全面癱瘓,眾多工業行業由此開始關注自身工控系統安全。
據我國2016年最新發布的工信部數據顯示,國內工控系統的漏洞,大概有64%以上是屬于中高危性質的,有32%則屬于高危性質,信息泄露、跨站攻擊等危險陰云時刻籠罩在我國的工業頭上,對于稱重行業來說,此等危機更是不容小覷。
據了解,工控系統與傳統IT系統具有較大差異。工控系統協議類眾多,并且能夠適用于不同控制環境。在對這些協議進行深度解析之后,國內稱重行業的一些高新技術企業(圣能科技)推出了產量工控檢測審計系統,這些軟件部署在客戶網絡網關處,能時刻記錄正在發生的網絡行為,并能在相關稱重計量設備運行時及時檢測到異常情況。
傳統的工業控制網絡,一般由三大層構成。第一層是設備層:包括儀表、電機、輸送機等,第二層是控制層:包括PLC、DCS系統來實現對設備運行的基本控制;第三層便是企業層:工作站、服務器等來實現企業的數據統計,然后企業管理層根據統計數據來進行管理。設備層起步早,發展相對較為完善,但是對于而后的控制層、企業層來說,數量眾多的稱重廠家則優劣明顯,一些較有遠見的工業廠家已經在自身的產量檢測系統等運用工控網絡的地方順利植入工業控制網絡安全基因。
步入21世紀,國家大力倡導創新科技,中國傳統的以工業制造為核心的產業結構正在悄悄發生改變,開始逐漸脫去“世界工廠”的帽銜,對于稱重行業來說,“智能化”“安全化”正是本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然方向。對于如何應對這一場工控系統的安全危機,我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廠家會交出令人滿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