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我們稱重行業來說,傳感器一直都是頗為重要的核心部件,相關的稱重設備:如稱重給料機、電子皮帶秤、螺旋秤、檢重秤等都涉及到稱重傳感器、速度傳感器的配備。一旦傳感器失靈,那么這些衡器的物料流量統計就會無法正常進行,因此,小小傳感器在眾多大型衡器上都具備四兩撥千斤之神力。
傳感器,顧名思義,作為一款微型元器件,它也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物體的信息,并將這些信息按一定規律及時轉變為電信號輸出,從而滿足信息的及時傳輸和處理。小小部件,作用頗大。作為一個與現代科技緊密相連的新興產業,近年來,我國傳感器市場得到了蓬勃發展,除了在計量稱重業擔當重責之外,還在軍事、醫療、交通等眾多行業得到了廣泛應用。
可是,就傳感器產業在我國當前的發展情況而言,小而散仍是難以擺脫的市場困境,要想使國產傳感器獲得突飛猛進,仍有諸多產業頑疾等待攻克。
一、人才缺失,技術匱乏
首先,人才的缺失一直是本行業應該正視的問題,人才不夠,技術又怎能跟上節奏?傳感器本就屬于技術行業,高端領域核心技術未掌握,高端人才不足,勢必會影響到整個行業的前景。所以,國產傳感器行業要想逆襲,必須實時補給“新鮮血液”,以充足的人才技術力量作為強硬后盾,不斷挺進。
二、規模偏小,缺乏引領
提及稱重傳感器,美國世銓數第一;說到測速傳感器,日本歐姆龍為引領。然而,我國相關的傳感器廠家能拿上臺面的就寥寥無幾。眾多傳感器生產廠家普遍規模較小,封裝及測試的能力不夠,產品落后,行業內缺乏領頭軍。試想,我國要能有領跑者加以刺激,相關廠家說不定就能紛紛覺醒,合成一股改革洪流,朝著旗幟奮力涌進。
三、敏感度低,踽踽前行。
現如今,眾多行業都在講求“智能化”,而傳感器作為智能化的“觸須”,更應該敢為人先,及時更新。但是,據目前的傳感器市場回饋,很多企業不敢輕易嘗試,對于不斷推出的新技術視而不見,不為所動。正所謂“不種今年竹,哪來來年筍”,如果這些企業固執己見,不嘗試新技術,等到那些勇于技改,推陳出新的廠家成功搶占自己的市場時,等待著他們的只有追悔莫及。
大鵬一日乘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雖說現在我國的傳感器產業還不能與國外匹敵,但是,我們相信,只要相關廠家潛心技術,廣納賢才,緊跟科技前沿,定能在不久的將來贏得先機!